人、机器、机器人三者之间合理分工,协同工作,实现人机一体化;智能制造和网上协同的标准规范;量身定制的智能产品、智能界面;基于价值链的制造服务。
托尼·德雷舍尔是德国弗朗霍夫生产技术研究所的主管,他也是一名研究德国工业4.0车辆的专家。与他共同出席当天“中国制造2025国际论坛”的还包括中国工程院谭建荣院士、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彭泓博士等。该论坛是第十四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的分论坛之一。
谭建荣院士认为,中国企业要实现“中国制造2025”的战略发展目标,需要在十项关键技术上实现突破:基于物联网与RFID的智能环境,以及数字化环境建设;面向分布资源和制造知识的系统布局,使知识布局和资源布局相匹配;以人为中心的智能交互辅助系统;基于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的可视化系统;产品、零件和物料、工具多层次的精确定位技术,实现精益化生产;自适应抓取和路径优化的智能装配;人、机器、机器人三者之间合理分工,协同工作,实现人机一体化;智能制造和网上协同的标准规范;量身定制的智能产品、智能界面;基于价值链的制造服务。
德国弗朗霍夫生产技术研究所主管托尼·德雷舍尔表示,“工业4.0”不单是自动化这么简单,它实际上是工业自动化基础上再添加很多其他元素。德国各个行业已经都在开始在推进工业4.0,尤其是汽车制造行业已经发展得非常快。医药行业、传统机械行业也已经开始这一进程,另外一些传统行业也已经有所动作。
“人与机器可以沟通,机器与机器可以沟通,其背后的规律是存在一套标准。”托尼·德雷舍尔建议“中国制造2025”战略在推进过程中,当务之急是建立一套人机共认的标准体系,以便在人与机器、机器与机器之间建立全网络的联系。